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行业新闻

沪医院保安调查缺培训年龄偏大

时间: 2013/11/5 14:27:08 | 浏览: 1816 | 更多关于《行业新闻
■  申城多家医院保安收入少流动大

■  有医生患者对“增加保安遏制纠纷”信心不足

10月31日,上海一家公立医院,安保人员在执勤。早报记者 王炬亮 图

  藏青色外套、白衬衫、深色领带、大盖帽,58岁的老沈(化名)穿上这身保安制服已有10年,他是申城一家三甲医院的保安队长

  10月末,早报记者前去该院采访,正遇上老沈在执勤。一名女患者躺在门诊地板上不肯起来,老沈费尽口舌将她劝起、领到保安办公室进行沟通。保安办公室不足6平方米,摆了两张办公桌后,老沈和同事就只能侧身进出。不过这不重要,医院的每一个角落才是他们的“岗位”。

  如今,医患矛盾成为各医疗机构不得不面对的难题,为保护医务工作者、维持医院有序运转,一些医院的安保力量不断“升级”。10月23日,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也印发了《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》,要求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“就高不就低”原则,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%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%。的标准配备。

  早报记者近日接连走访了申城多家大型医院,发现各家的安保力量基本都达到了这一标准,有些还“超额”配置。

  记者同时发现,保安工作强度高、收入偏低、年龄偏大、缺乏专业防卫训练在各家医院是普遍现象,亟须改进。

  

沪医患纠纷基本稳定

  来自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的数据显示,2013年上海各个医患纠纷调解办公室全年受理的医患纠纷为2700余件;今年1至9月受理医患纠纷调解案件2255件,其中1727件调解成功,调解成功率为76.5%。上海市司法局基层处处长商忠强表示,近两年医患纠纷略有上升,基本稳定。

  远的不说,就在10月15日,上海曙光医院西院的重症监护室遭患者家属打砸;7月某天凌晨,5名醉汉曾大闹东方医院,殴打护士、破坏医疗设备。

  新闻曝光后,老沈的儿子在网上找到几段医院暴力事件的视频播放给父亲看,以此提醒他要格外小心。

  老沈已在这家医院当了10年保安。以他的经验看,由医患纠纷所引发的医闹,其实在源头或矛盾激化时仍有机会避免。患者承受着疾病痛苦,心情必然焦躁,因此格外需要耐心接待。一小部分患者出口成“脏”,很容易与院方工作人员发生口角摩擦,进而造成动手冲突,“如果互相都忍让一步,结果会是海阔天空。”

  

收入偏低、工作强度大

  医患矛盾成为各家医疗机构的普遍难题,为了维持医院有序运转,一些医院的安保力量不断“升级”。

  10月23日,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《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》,要求保安员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%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%。的标准配备。

  不过,从早报记者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,上海大型综合性医院已达到这一标准,甚至有的已经超额配备。以老沈所在的医院为例,56名保安(全部是男性)分布在行政大楼和车辆管理等岗位,实行四班两轮制。基本工资是1620元,加上每夜8元的夜班费和一些加班费,老沈和同事们的月收入仅2000多元。

  收入虽然有限,但每天仍要面对患者群体,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还要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,其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可想而知。

  从零件厂下岗后,徐师傅已经做了13年医院保安,他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:“需要面对复杂的人群和千奇百怪的状况,累得多,风险也大。”

  徐师傅说,医患争执一般都是由小事引起,如果患者动手,为了保护医务工作者,当值保安上前劝说时,被踢打、推搡、辱骂都经常会遇到。有的保安在劝解时,脸上挨过拳头,手被咬出过血泡。

  除了小伤痛,医院保安还常常承受冷嘲热讽,“黑猫”、“看门狗”这些带有歧视性的称呼,让很多保安感到委屈。

  

缺乏训练、素质参差不齐

  年龄偏大、缺乏专业防卫训练,也是上海各大医院保安群体的普遍问题。老沈的保安队里普遍都是“40、50”人士,在当保安之前,他们曾是下岗工人、知青,依靠以前的工作经验和处事方式担任保安的工作。

  老沈介绍,保安队伍流动性大,素质参差不齐,有能力的能做多年。老沈工作认真得当,半年时间就从领班升到了队长。他性格温和,处事不急躁,跟人说话也客气,自认为“跟人吵不起来”。这样的个性让他在岗位上显得游刃有余,与医务人员关系融洽。但不合适或出了差错的保安,可能做了几个月就离开。

  不过,在早报记者走访的一些公立医院,近年在开设郊区分院时特别引进了一些20岁至30岁的退伍军人、特保人员,有些医院甚至在院内加设警务室,目的是为了能第一时间保护医护人员,阻止患者的过激行为。

  从现实来看,保安有时确实能遏制部分医患冲突,如他们常常在高峰时段疏导患者合理就医。32岁的张臣退伍后加入物业公司被派到医院当保安,今年是他在市中心一家综合医院工作的第六年,已经历过几次大规模“医闹”。这个来自安徽的小伙每天在医院里巡逻,保护财物、避免偷盗,碰到有纠纷,首先上前劝解,如有肢体冲突再用身体把双方隔开。

  但保安也不是万能的,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向早报记者表示:即使他所在的医院配有足够数量的保安,但真的有恶性事件发生时,医生首先想到的还是打110找警察来处理,因为保安没有执法权。

  

增加安保治标不治本

  “医患双方还是要加强理解。”上海一家医院的医患协调办公室主任王伟(化名)已从事多年的医患协调工作,他认为,作为院方,首先要提高医疗技术和质量,此外也要注重医德培养,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;作为患者,应该正确认识科学规律。

  “医院是关爱人的行业,不能等同于市场上的物物交换,不是说交了医药费就能完全把疾病治愈好。”自称始终“身处漩涡”的王伟解释,一些患者忘记了这一常识,就拿手术来说,治疗同时也会有导致并发症的风险。

  王伟觉得,增加保安来减少医闹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,而且会加剧医患双方的不信任感。

  王伟的观点得到很多患者的认同。在瑞金医院接受颈椎治疗的市民刘女士说:“(增加保安)没有必要,在医院里产生的矛盾就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解决。”刘女士认为,医院里的保安多了,给患者的观感就不好,无形中反而造成医患对立,医院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。

  上海市律协医疗纠纷业务研究会主任、从事医患纠纷案件10余年的卢意光律师也同意王伟的观点。他认为,从短期来看,医院增加安保力量可能有一定的作用,主要体现在安抚医生,增加医生的安全感、职业认同感。毕竟近几年恶性杀害医生的事件让部分医生极度缺乏安全感,甚至想辞职;或者在面对病人时不那么坦然,带有更多的防备。但是,从医患关系的融洽及医患纠纷的产生方面,增加安保有害无益。“从历年的医闹恶性事件可以看出,这些人(杀害医生的人)并不是因为保安少而动手,有的甚至不是针对特定的医生,而是整个群体。其实每一个病人及家属在进医院的时候,都不是医院的对立方,他们是来医院求助的。”


上一篇: 让南京大屠杀成为世界的记忆
下一篇: 工商银行湖南怀化分行大力强化涉行保安公司维稳工作